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争做有温度、有深度的新时代钢铁人

作者: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0


1219日晚上19:00,由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主办,材料与冶金学院“钢筋铁骨”小分队承办的“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争做有温度、有深度的新时代钢铁人”宣讲会在贵州大学贤正楼107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宣讲会旨在鼓励新时代材冶学子,坚定信仰,刻苦钻研,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注入新活力。全国高校“青年人梯”专家辅导员巡讲团成员,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辅导员李云老师担任主讲人。


回顾贵州钢铁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首先,李云老师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介绍加快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相关要求。以时间发展为经线,回顾贵州钢铁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以行业建设为纬线,突出工业发展、钢铁食粮的基础作用。在近9亿年的漫长地质岁月里,贵州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这为贵州发展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189061日,贵州青溪铁厂正式建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钢铁工厂。铸造了中国的第一块铁锭,为贵州钢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贵州地处内陆,交通不便,严重限制了材料输入与成品输出。再加之清末官府腐朽,社会动荡,仅仅开办四个月的青溪铁厂最终停产关闭。1958912日,生产出直径24毫米圆钢,结束了贵州不产钢的历史。水城钢铁厂也于1966 年建成。如今,贵州钢铁行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品种日益丰富。六盘水钢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环保水平大幅提高。首钢贵钢公司也成为全国重点冶金企业、西部重要特钢企业,全国最大的凿岩钎具生产基地之一。为贵州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以高等教育助力企业发展 激发企业新动能

其次,李云老师聚焦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自身的发展,全面介绍贵州高等教育在贵州钢铁产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贵州工学院冶金系。经60多年的发展,历经贵州工学院冶金系、贵州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贵州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以及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建设时期,于2008年更名为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一直以来,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贵州省的矿业和冶金工业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有力支撑了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涌现新方向与新技术。进入2000年以后,材料专业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大力拓展深化学科内涵。加强了对高性能金属材料、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非金属材料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友好化、矿物材料加工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成果显著。2012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材料科学学科新增入选全球ESI学科前1%,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2024年获批冶金工程和材料与化工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科研方面,目前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结构与强度、冶金工程与过程节能),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激光技术应用),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橡胶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制造技术)。形成了“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制造技术”、“先进功能材料与制造技术”、“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及制造技术”和“冶金过程控制与冶金新材料制备技术”四大集成创新平台。学院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原动力,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立足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973863以及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余项,取得了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提升了材料和冶金学科的整体水平。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其中贵州省最高科技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贵州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3项,贵州省发明专利银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0余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0余篇,EI收录论文300余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贵州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新模式下,贵州钢铁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围绕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建设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

最后,李云老师围绕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这“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详细解读了贵州省2027年计划形成的“3533”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即到2027年,计划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三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三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贵州通过267亿元产业基金的加持,让六大产业基地成为了本地经济的新引擎,从家里的灯泡到手里的智能手机,甚至是未来的汽车都有可能藏在贵州的秘密基地里面。这些基地不只是工厂和实验室的堆砌,他们正塑造着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同时,这六大基地带动贵州经高质量发展,为贵州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企业与学校的深度链接,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了新天地,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逐渐成长为有温度、有深度的钢铁人。


此次宣讲会的成功举办,在校内引起强烈反响,有效提振了材料、冶金大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学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文字:杨正轩

图片:潘锦宏 潘宏康


一审:李  云、王眉龙

二审:王丽远

三审:刘  剑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2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