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陈肖虎教授入选全国优秀教师
发布时间: 2019-09-11 浏览次数: 165

近日,人保部和教育部下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我院陈肖虎教授入选全国优秀教师。

     陈肖虎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陈肖虎教授系我院78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几十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效益突出。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30余项。主要事迹如下:

一、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方面

将良好科学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融入在教书育人、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以“创新思维与科技实践”为题,先后在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东方钽业有限公司、安徽六国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海洲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创新思维与科技实践讲座数十余场,6000余人次。为同行技术人员解疑答惑;为相关专业学生热爱本专业、学好专业课做出了贡献。

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组建了多个校、企合作推广团队。其中,陈肖虎教授领衔研发的碘回收新技术被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石化勘设协字[2010236 号文公布为 2010 年认定的设计专有技术。

二、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方面

秉持“科研要讲性价比”的朴实理念,在冶金与化工高新技术领域科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

1、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

碘是世界稀缺的战略资源。上世纪60-70年代,受美日等西方国家打压,直接导致我国“大脖子病”横行。传统工艺生产碘时,碘的氧化反应速度V=kCn,即:反应速度(V)受碘的浓度(C)控制。

陈肖虎教授深入磷化工企业第一线,在极为艰苦条件下发现:特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与碘的氧化反应呈现“零级反应”特征:V=kC0=k;即:碘的催化氧化反应速度V=k(常数),与原料碘浓度C无关。这一重要发现解决了极低碘浓度导致氧化反应时间长的工业生产“瓶颈”问题。随后的研发,陈肖虎教授自主创新液固悬浮大口径多层结构旋流气体萃取设备,实现了连续长期运行。改变了世界碘工业的生产格局。

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使过去不能为人类所用、污染环境的磷矿伴生碘资源成为人类可用资源,打破了日本及西方国家对世界碘资源的垄断。人类新增磷矿伴生的碘矿资源价值超:1.2万亿元;相关专利权属转让400 万元,企业获利5000 万元/年。

2、高性能低汞触媒研发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通用塑料。国外PVC工业用石油制品乙烯合成氯乙烯,生产中无需汞触媒催化。我国是“贫油国”,只能用煤制乙炔来生产氯乙烯。乙炔合成氯乙烯的反应必须在汞触媒催化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西方国家为打压我国PVC行业发展,在2013年“国际限汞公约”中,制定了严格限制汞的开采与汞制品使用条款。高性能低汞触媒合成技术的研发关系到了我国PVC行业的生死存亡。

陈肖虎教授研究发现:工业生产中发生的“乙炔氢氯化催化反应”是“气、固的多相催化反应”,具有“有机合成反应”特征。对症下药,采用贱金属多元复盐替代氯化汞作为催化活性体;通过增大催化活性分子体积来增大分子碰撞几率。陈肖虎教授研发的钾膜覆盖技术,有效降低了触媒中HgCl2升华导致的汞流失、污染难题。

籍用该技术,贵州银星集团建成12000/年高性能低汞触媒和56000/年含汞固废处理生产线,直接经济效益65.2亿元;回收、减排汞8600余吨(估算);市场占有率达 65%,维系了我国 PVC 行业健康发展。

3、高品质水溶性肥合成新技术

市售化肥氮、磷的农业利用率不到20%;钾的农业利用率最高也不过是在 50%左右。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高,还造成环境富营养化污染。

陈肖虎教授围绕化肥提质降本、减施增效、湿法磷酸“梯级高效利用”目标,制定从湿法磷酸中提取磷酸盐制备水溶性肥;杂质与磷酸尾液改性后合成(缓控释)复合肥的工艺路线,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产业化。

项目产业化实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帮扶脱贫2万余人。促进了相关领域技术跨越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