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本科生2022级本科生周卓琦和2021级本科生韩瑜在袁继理老师指导下,在中性无盐条件下电合成过氧化氢(H2O2)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Boosting hydrogen spillover over carbon nanotube anchored ultrafine Co/Co2O3 nanoparticles for efficient neutral H2O2 electrosynthesis”为题,发表在国际SCI知名期刊“Rare Metals”上。
H2O2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氧化剂,在化工合成、环境治理、医疗消毒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蒽醌法生产H2O2面临能耗高、污染大、流程复杂等问题,而通过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在中性条件下电合成H2O2,因具备绿色环保、可常温常压操作、原料仅需水和氧气等优势,被认为是替代传统工艺的理想途径。
针对中性环境下2e−-ORR反应动力学缓慢,难以实现高效催化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创新设计并制备了一种锚定在氮掺杂的氧化碳纳米管(OCNT)上的超细Co/Co2O3纳米颗粒(NPs)异质结电催化剂(Co/Co2O3@OCNT)。本论文采用浸渍法结合高温热解工艺,将OCNT与线性三联吡啶-Co²⁺配位化合物(Co@Tpy)的DMF分散液混合,经真空干燥后在氩气气氛中800℃热解2小时,成功构建出平均尺寸仅2.29 nm的超细Co/Co2O3 NPs均匀锚定在OCNT表面的独特结构,且形成了Co与Co2O3的异质结界面。
图1合成及微观表征
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中性电解液(0.1 M LiClO4)中表现优异:起始电位为0.66 V vs. RHE,0.2 V时电流密度达4.0 mA cm⁻²,0~0.5 V区间H2O2选择性近100%,且能稳定运行12小时无衰减。
图2电化学2e−-ORR性能评估
论文揭示了该催化剂中超细Co/Co2O3 NPs与氮掺杂碳基底协同作用机制:既促进氧气的端向吸附,又加速水解离提供活性氢(H*),进而促进关键反应中间体*OOH的形成,解决了中性条件下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限制环节。
图3 2e−-ORR机理解析
将该催化剂集成到流动电解池后,在中性无盐条件下电流密度为200 mA cm⁻²时,H2O2产率可达63.4 mol gcat⁻¹ h⁻¹、法拉第效率超85%。通过调节流速可使H2O2浓度达20 mM,且该催化剂能连续稳定运行超20小时,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图4 Co/Co2O3@OCNT在流动池中制备H2O2的性能评估
该成果为高效中性电催化剂设计和绿色H2O2生产工艺开发提供新策略,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图文:袁继理
一审:陈 沁
二审:陈朝轶
三审:刘 剑